学术交流 教学成果 社会服务
戏曲进校园丨汉剧表演及舞台穿戴艺术 发布时间:2023年09月30日 09:53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讲座策划:李海兵 胡丽莎 杨阳

讲座统筹:吴春 王斅囡

讲座对谈:姜晓曦 段一林

讲座主持:刘津

主 办: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

IFA时尚艺术研究中心

地 点:A12-115

汉剧是湖北地方戏曲剧种,从明末清初至今,约有四百年历史。汉剧原名“楚调”,亦称“二黄”、“汉调”。清代嘉庆、道光年间,“四大徽班”晋京之时,与湖北“汉调”同台演出“徽汉合流”,为我国最大的剧种——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,并对其他“皮黄”剧种,如湘剧、川剧、赣剧、滇剧、粤剧等的形成和发展发生过影响。

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。2023年9月18日上午,学院邀请汉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志文老师开展了《汉剧表演及舞台穿戴艺术》的专题讲座,让当代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汉剧之美。

 

主讲嘉宾 丨Speaker Introduction

张志文

 

国家一级演员,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,武汉汉剧院研究部主任。1985年12月毕业于武汉市戏剧学校(现武汉市艺术学校)汉剧科,工习汉剧“七小表演”。1986年3月进入武汉汉剧院工作,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长生学习汉剧小生表演艺术。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,潜心研习汉剧李(四立)派小生表演艺术,吸取多家汉剧小生表演精华,先后得到陈津侠(李四立师妹)、颜克勤、陈建华、肖万林等众多老艺术家的教授和指导,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,并得到广大观众和戏曲界的认可。

主演剧目

《逼侄赴科》《二度梅》《状元媒》《扫雪打碗》《红书宝剑》《秦香莲》《玉堂春》《狐探》《断桥》《杨柳会》《义责王魁》《百花赠剑》《黄鹤楼》《青风亭》等众多小生代表剧目。

汉剧研究

2011年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,在汉剧研究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。责编了《武汉汉剧院建院50周年画册》《汉剧音乐集成》《汉剧史研究》《陈伯华诞辰100周年画册》等书籍。

薪火相传

张志文老师2015年任武汉汉剧院研究部主任,同时兼任演员和教学工作。指导教授汉剧小生演员余少群、汪晶、毛危以及2012级学员班吕天阳、肖剑锋、曾智康、程骏等多出汉剧小生经典剧目。连续担任两届戏曲进校园“教师培训班”班主任,教授大、中、小学教师汉剧知识和戏曲表演;除此以外,还担任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“汉剧音乐创作培训班”班主任,传承与传播汉剧艺术。

 

讲座现场 丨Lecture site

张志文老师从汉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分期、汉剧表演艺术和舞台穿戴艺术等方面逐一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。汉剧在我国戏剧史上地位十分重要。向北,它直接孕育了京剧,向南,它对粤剧、广东汉剧(包括闽江汉剧,亦称“外江戏”)等剧种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。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,汉剧依流行区域命名的四个流派:汉河、荆河、襄河、府河。汉剧在方言不同的地区逐渐分化为唱白略有差异、表演各具特色。

2B9FE

汉剧名家陈伯华

 

汉剧名家吴天宝

 

讲座氛围轻松活跃,张志文老师演示了汉剧十大行当的不同身段和经典唱段,“一末”的“苍”,“二净”的“刚”,“三生”的方正,“四旦”的“庄”,“五丑”的诙谐,“六外”的潇洒与机敏,“七小”的温文俊雅........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不同行当的艺术魅力。


汉剧服饰知识普及 丨 Opera Costumes

以《四郎探母》《状元媒》《宇宙锋》为例

张志文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传统戏曲服装的颜色分“上五色”(红、绿、白、黑、 黄)和“下五色”(深蓝、湖色、粉红、 古铜、紫色)。角色穿什么颜色的服装要根据其社会地位、性格、身份、所处场所而定。

戏曲服装服主要有五大类:分别是蟒、帔、靠、褶、衣,这是主要穿着。另外还有护领、彩裤、胖袄、鞋,及头上所戴。

汉剧《状元媒》剧照

汉剧《状元媒》扮相

汉剧《四郎探母》扮相


戏曲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。在舞台穿戴方面,张志文老师讲解了汉剧服饰(盔头、服装)特点及其用途,并以剧目《四郎探母》《状元媒》《宇宙锋》为例,解读了剧中主要人物舞台穿戴规制,从程式之美、律动之美、装饰之美和符号之美展开分析,戏曲“行头”凭借和依赖物态化了的服装美学意蕴,与传统戏曲表演的程式性、虚拟性和假定性相匹配,以“为人物的传神抒情”服务为目标。具有程式之美、律动之美、装饰之美和符号之美的意蕴。


交流与探讨 丨Exchange and discussion

在座谈会环节,时尚艺术学院师生与张志文老师展开交流:戏曲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精神,更体现着国人的审美追求。在当代的大学课堂中,加强剧场与课堂的联动,与时代共振,通过更多元、更丰富的表达方式来传承和传播戏曲艺术。

张志文老师与时尚艺术学院师生合影